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发布时间:2015-11-04 11:34:25 阅读次数: 7740 来源: 内蒙古民办教育协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271所,2013年招生8.99万人,在校生26.04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3.8%、33.2%;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5所,2013年招生5.96万人,在校生16.92万人,分别占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9.93%、42.37%。全区21所中等职业学校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4所职业学院成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区职业院校积极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8337”发展思路,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结构,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目前,全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点约占8%,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约占42%,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约占50%。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了19个大类,涉及66个专业类别、278种专业、1000多个专业布点。深入落实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47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5.5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85.02%,另外聘请校外教师1288人。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924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47.17%,硕士以上教师占比35.2%,另有校外兼职教师1788人。

  (二)主要成效。2006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以来,特别是2011年《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累计培养101.3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中职60.3万,高职41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新增长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2008年起,我区建立了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每年举办一次,累计约6000名学生参加自治区级竞赛,3万多人参加了盟市和学校的竞赛。通过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在职职工、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有力提升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2013年,我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3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52%,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样、实体经济供不应求等特点,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三是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我区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在城镇化发展和服务三农三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以来,我区职业院校以农村牧区新成长劳动力和转移培训为重点,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8万人次。

  四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共投入中等职业教育4.4亿元,是2007年投入的4倍。特别是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治区本级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建设经费,极大地改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我区高职院校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21亿元,累计惠及学生80.3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方面,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学生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2011年对中职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9至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超过42亿元。

  (三)突出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发展理念相对落后。“重普教、轻职教”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见,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

  2.层次结构不尽合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不够协调,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不畅通。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偏紧,“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整体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旗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实习实训设备短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

  从现在到2020年,是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自治区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系统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到2020年形成与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阶段目标:

  ——到2016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基本完善,职业院校布局基本合理,专业基本符合自治区经济社会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更加紧密,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基本建立。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具体目标:

  ——稳定招生规模。按照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我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应稳定在10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0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6万人以上;应用技术本科每年招生达1.5万人以上。

  ——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到202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保持28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保持35所左右。

  ——继续加强重点院校建设。在国家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学校基础上,自治区重点建设80—100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每个盟市政府所在地重点建设好2-5所中等职业学校,人口较多的旗县重点建设好1所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在重点建设好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的基础上,建设10所以上自治区的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20年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00个装备水平较高,具有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围绕集聚的优势产业建设20个左右装备水平高、资源共享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

  ——形成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打通中、高职直通车,推动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到2020年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应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达到40%左右,最终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达到20%左右。部分本科院校实现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各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和农牧民(工)培训。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整体规划。发挥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注重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促进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发展。适应自治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调整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地区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院校,打造一批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抓手,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完成下列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严格落实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推动各项要素资源优化整合。

  (二)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示范(骨干)职业学院的带头作用。由高职学院牵头组建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密切产、学、研合作,实现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参与。

  ——引导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专业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要求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实训时间,按照市场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

  ——实现生源渠道多样化。在继续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同时,扩大面向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对口招生的规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招生试点,积极探索从优秀在职人员中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办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实现同层次学校学分互认,为各类人才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三)打造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加快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开展中、高职“3+2”、“3+3”注册招生、分段培养,扩大“3+2”、五年一贯制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探索开展“3+4”办学模式(3年中职+4年本科)和高职起点“3+2”本科办学模式,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职人才,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

  ——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招生方式。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形式,重点探索“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等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应用技术本科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制度。实行职业继续教育注册入学制度。出台参加国家和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对口推荐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学习的实施办法。扩大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且具备学习能力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推行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制度。

  (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整合发展。按照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整合一批专业设置相同或相近、低水平重复设置的院校;拓展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资源。

  ——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园区实行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

  ——调整旗县职业教育布局。推动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由县级职业教育布局向区域职业教育布局转变,一部分人口较少的旗县可以与相邻旗县联办职业中学,或举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的综合中学。

  ——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

  (五)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围绕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到2020年实现国家和自治区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学校均有4个以上骨干专业。

  ——适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利用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监测。实施学校自主设置、行业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信息公开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模式。

  ——发展面向农林牧区的职业教育和民族职业教育。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三教统筹”,努力办好旗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加强涉农涉牧专业建设,扩大农牧区职业教育和农林牧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一批民族特色专业,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

  (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十三五”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项目,落实国家项目配套经费。不断加大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力度。组织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

  ——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按照产业需求和专业标准规划职业院校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信息化水平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完成200个专业实训基地和20个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条件满足职业院校教学要求。

  (七)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除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外,应当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

  ——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工作。设立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每三年参加一次自治区级以上培训,其中专业骨干教师每五年要参加一次国家级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均要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实践培训,专业课教师每2年须有2个月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八)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鼓励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研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支持政策。到2020年实现职业院校集团化参与率达70%以上。

  ——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

  ——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与自治区外的企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或就业基地。加快职业教育“引进来”步伐,到2020年实现自治区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至少与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推动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按照企业目前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置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实际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水平。鼓励职业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积极打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九)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积极整合民办职业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到2020年支持建成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较高的民办职业院校。

  ——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实行自主管理。对办学规范,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管理严格的民办职业学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年度招生计划。

  ——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在土地税费、助学政策、招生计划、职称评审、教师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享受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待遇。各级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应予以经费支持和帮助。

  (十)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区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高职院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pbs,中职学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300Mpbs。院校建设基于云构架的校园网络系统,信息点要覆盖学校所有公共设施。配齐配足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终端设备,每间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多功能教学设备,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率达100%。

  ——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到2015年完成职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自治区级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连接。到2020年建设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面向社会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院校和满足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途径、运行机制;整体加入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研发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联盟平台,实现数字化课程覆盖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

  (十一)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依托职业院校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支持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通过市场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

  ——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广大农村牧区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

  ——提高开放大学水平。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十二)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办好每年一次的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认真组织德育课教学,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和评估,探索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的模式。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绩效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明确中、高职政府管理分工,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盟市统筹,高等职业教育自治区统筹。二是发挥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自治区职业教育重大问题。三是发挥盟市政府统筹地区职业教育的职能,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并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教育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工作;农牧业部门要做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为每个参加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经费,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发改委、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从规划、资金、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促进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制度保障。一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配套各项制度,强化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严格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要求,逐步推行平行录取。三是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建立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职称评审等激励机制,激发现代职业教育活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应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努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二是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继续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和教科书费。三是继续实施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政策。四是保障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举办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四)加强督导评估。一是建立对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有计划的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二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和方案,建立对地方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公告制度。三是以盟市、旗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作为标准,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盟市、旗县及有关部门工作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及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四是逐步建立自治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机制。五是建立职业教育跟踪督查和约谈制度。

  (五)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才观、成才观,从根本上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二是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定期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三是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社会广泛了解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优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271所,2013年招生8.99万人,在校生26.04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3.8%、33.2%;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5所,2013年招生5.96万人,在校生16.92万人,分别占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9.93%、42.37%。全区21所中等职业学校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4所职业学院成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区职业院校积极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8337”发展思路,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结构,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目前,全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点约占8%,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约占42%,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约占50%。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了19个大类,涉及66个专业类别、278种专业、1000多个专业布点。深入落实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47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5.5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85.02%,另外聘请校外教师1288人。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924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47.17%,硕士以上教师占比35.2%,另有校外兼职教师1788人。

  (二)主要成效。2006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以来,特别是2011年《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累计培养101.3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中职60.3万,高职41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新增长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2008年起,我区建立了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每年举办一次,累计约6000名学生参加自治区级竞赛,3万多人参加了盟市和学校的竞赛。通过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在职职工、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有力提升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2013年,我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3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52%,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样、实体经济供不应求等特点,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三是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我区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在城镇化发展和服务三农三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以来,我区职业院校以农村牧区新成长劳动力和转移培训为重点,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8万人次。

  四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共投入中等职业教育4.4亿元,是2007年投入的4倍。特别是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治区本级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建设经费,极大地改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我区高职院校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21亿元,累计惠及学生80.3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方面,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学生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2011年对中职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9至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超过42亿元。

  (三)突出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发展理念相对落后。“重普教、轻职教”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见,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

  2.层次结构不尽合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不够协调,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不畅通。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偏紧,“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整体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旗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实习实训设备短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

  从现在到2020年,是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自治区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系统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到2020年形成与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阶段目标:

  ——到2016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基本完善,职业院校布局基本合理,专业基本符合自治区经济社会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更加紧密,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基本建立。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具体目标:

  ——稳定招生规模。按照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我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应稳定在10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0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6万人以上;应用技术本科每年招生达1.5万人以上。

  ——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到202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保持28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保持35所左右。

  ——继续加强重点院校建设。在国家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学校基础上,自治区重点建设80—100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每个盟市政府所在地重点建设好2-5所中等职业学校,人口较多的旗县重点建设好1所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在重点建设好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的基础上,建设10所以上自治区的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20年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00个装备水平较高,具有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围绕集聚的优势产业建设20个左右装备水平高、资源共享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

  ——形成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打通中、高职直通车,推动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到2020年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应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达到40%左右,最终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达到20%左右。部分本科院校实现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各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和农牧民(工)培训。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整体规划。发挥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注重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促进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发展。适应自治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调整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地区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院校,打造一批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抓手,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完成下列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严格落实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推动各项要素资源优化整合。

  (二)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示范(骨干)职业学院的带头作用。由高职学院牵头组建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密切产、学、研合作,实现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参与。

  ——引导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专业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要求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实训时间,按照市场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

  ——实现生源渠道多样化。在继续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同时,扩大面向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对口招生的规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招生试点,积极探索从优秀在职人员中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办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实现同层次学校学分互认,为各类人才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三)打造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加快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开展中、高职“3+2”、“3+3”注册招生、分段培养,扩大“3+2”、五年一贯制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探索开展“3+4”办学模式(3年中职+4年本科)和高职起点“3+2”本科办学模式,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职人才,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

  ——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招生方式。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形式,重点探索“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等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应用技术本科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制度。实行职业继续教育注册入学制度。出台参加国家和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对口推荐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学习的实施办法。扩大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且具备学习能力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推行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制度。

  (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整合发展。按照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整合一批专业设置相同或相近、低水平重复设置的院校;拓展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资源。

  ——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园区实行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

  ——调整旗县职业教育布局。推动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由县级职业教育布局向区域职业教育布局转变,一部分人口较少的旗县可以与相邻旗县联办职业中学,或举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的综合中学。

  ——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

  (五)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围绕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到2020年实现国家和自治区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学校均有4个以上骨干专业。

  ——适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利用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监测。实施学校自主设置、行业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信息公开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模式。

  ——发展面向农林牧区的职业教育和民族职业教育。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三教统筹”,努力办好旗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加强涉农涉牧专业建设,扩大农牧区职业教育和农林牧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一批民族特色专业,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

  (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十三五”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项目,落实国家项目配套经费。不断加大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力度。组织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

  ——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按照产业需求和专业标准规划职业院校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信息化水平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完成200个专业实训基地和20个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条件满足职业院校教学要求。

  (七)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除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外,应当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

  ——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工作。设立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每三年参加一次自治区级以上培训,其中专业骨干教师每五年要参加一次国家级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均要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实践培训,专业课教师每2年须有2个月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八)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鼓励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研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支持政策。到2020年实现职业院校集团化参与率达70%以上。

  ——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

  ——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与自治区外的企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或就业基地。加快职业教育“引进来”步伐,到2020年实现自治区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至少与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推动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按照企业目前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置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实际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水平。鼓励职业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积极打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九)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积极整合民办职业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到2020年支持建成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较高的民办职业院校。

  ——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实行自主管理。对办学规范,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管理严格的民办职业学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年度招生计划。

  ——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在土地税费、助学政策、招生计划、职称评审、教师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享受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待遇。各级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应予以经费支持和帮助。

  (十)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区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高职院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pbs,中职学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300Mpbs。院校建设基于云构架的校园网络系统,信息点要覆盖学校所有公共设施。配齐配足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终端设备,每间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多功能教学设备,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率达100%。

  ——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到2015年完成职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自治区级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连接。到2020年建设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面向社会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院校和满足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途径、运行机制;整体加入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研发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联盟平台,实现数字化课程覆盖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

  (十一)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依托职业院校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支持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通过市场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

  ——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广大农村牧区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

  ——提高开放大学水平。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十二)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办好每年一次的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认真组织德育课教学,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和评估,探索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的模式。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绩效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明确中、高职政府管理分工,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盟市统筹,高等职业教育自治区统筹。二是发挥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自治区职业教育重大问题。三是发挥盟市政府统筹地区职业教育的职能,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并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教育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工作;农牧业部门要做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为每个参加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经费,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发改委、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从规划、资金、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促进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制度保障。一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配套各项制度,强化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严格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要求,逐步推行平行录取。三是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建立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职称评审等激励机制,激发现代职业教育活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应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努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二是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继续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和教科书费。三是继续实施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政策。四是保障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举办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四)加强督导评估。一是建立对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有计划的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二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和方案,建立对地方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公告制度。三是以盟市、旗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作为标准,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盟市、旗县及有关部门工作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及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四是逐步建立自治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机制。五是建立职业教育跟踪督查和约谈制度。

  (五)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才观、成才观,从根本上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二是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定期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三是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社会广泛了解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优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271所,2013年招生8.99万人,在校生26.04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3.8%、33.2%;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5所,2013年招生5.96万人,在校生16.92万人,分别占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9.93%、42.37%。全区21所中等职业学校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4所职业学院成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区职业院校积极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8337”发展思路,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结构,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目前,全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点约占8%,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约占42%,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约占50%。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了19个大类,涉及66个专业类别、278种专业、1000多个专业布点。深入落实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47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5.5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85.02%,另外聘请校外教师1288人。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924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47.17%,硕士以上教师占比35.2%,另有校外兼职教师1788人。

  (二)主要成效。2006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以来,特别是2011年《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累计培养101.3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中职60.3万,高职41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新增长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2008年起,我区建立了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每年举办一次,累计约6000名学生参加自治区级竞赛,3万多人参加了盟市和学校的竞赛。通过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在职职工、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有力提升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2013年,我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3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52%,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样、实体经济供不应求等特点,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三是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我区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在城镇化发展和服务三农三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以来,我区职业院校以农村牧区新成长劳动力和转移培训为重点,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8万人次。

  四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共投入中等职业教育4.4亿元,是2007年投入的4倍。特别是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治区本级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建设经费,极大地改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我区高职院校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21亿元,累计惠及学生80.3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方面,从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学生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2011年对中职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9至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超过42亿元。

  (三)突出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发展理念相对落后。“重普教、轻职教”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见,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

  2.层次结构不尽合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不够协调,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不畅通。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偏紧,“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整体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旗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实习实训设备短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

  从现在到2020年,是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自治区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系统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到2020年形成与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阶段目标:

  ——到2016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基本完善,职业院校布局基本合理,专业基本符合自治区经济社会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更加紧密,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基本建立。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具体目标:

  ——稳定招生规模。按照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我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应稳定在10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0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6万人以上;应用技术本科每年招生达1.5万人以上。

  ——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到202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保持28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保持35所左右。

  ——继续加强重点院校建设。在国家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学校基础上,自治区重点建设80—100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每个盟市政府所在地重点建设好2-5所中等职业学校,人口较多的旗县重点建设好1所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在重点建设好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的基础上,建设10所以上自治区的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20年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00个装备水平较高,具有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围绕集聚的优势产业建设20个左右装备水平高、资源共享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

  ——形成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打通中、高职直通车,推动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到2020年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应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达到40%左右,最终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达到20%左右。部分本科院校实现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各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和农牧民(工)培训。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整体规划。发挥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注重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促进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发展。适应自治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调整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地区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院校,打造一批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抓手,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完成下列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严格落实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推动各项要素资源优化整合。

  (二)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示范(骨干)职业学院的带头作用。由高职学院牵头组建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密切产、学、研合作,实现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参与。

  ——引导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专业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要求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实训时间,按照市场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

  ——实现生源渠道多样化。在继续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同时,扩大面向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对口招生的规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招生试点,积极探索从优秀在职人员中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办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实现同层次学校学分互认,为各类人才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三)打造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加快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开展中、高职“3+2”、“3+3”注册招生、分段培养,扩大“3+2”、五年一贯制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探索开展“3+4”办学模式(3年中职+4年本科)和高职起点“3+2”本科办学模式,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职人才,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

  ——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招生方式。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形式,重点探索“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等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应用技术本科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制度。实行职业继续教育注册入学制度。出台参加国家和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对口推荐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学习的实施办法。扩大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且具备学习能力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推行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制度。

  (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整合发展。按照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整合一批专业设置相同或相近、低水平重复设置的院校;拓展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资源。

  ——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园区实行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

  ——调整旗县职业教育布局。推动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由县级职业教育布局向区域职业教育布局转变,一部分人口较少的旗县可以与相邻旗县联办职业中学,或举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的综合中学。

  ——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

  (五)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围绕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到2020年实现国家和自治区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学校均有4个以上骨干专业。

  ——适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利用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监测。实施学校自主设置、行业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信息公开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模式。

  ——发展面向农林牧区的职业教育和民族职业教育。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三教统筹”,努力办好旗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加强涉农涉牧专业建设,扩大农牧区职业教育和农林牧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一批民族特色专业,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

  (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十三五”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项目,落实国家项目配套经费。不断加大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力度。组织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

  ——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按照产业需求和专业标准规划职业院校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信息化水平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完成200个专业实训基地和20个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条件满足职业院校教学要求。

  (七)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除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外,应当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

  ——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工作。设立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每三年参加一次自治区级以上培训,其中专业骨干教师每五年要参加一次国家级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均要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实践培训,专业课教师每2年须有2个月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八)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鼓励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研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支持政策。到2020年实现职业院校集团化参与率达70%以上。

  ——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

  ——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与自治区外的企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或就业基地。加快职业教育“引进来”步伐,到2020年实现自治区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至少与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推动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按照企业目前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置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实际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水平。鼓励职业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积极打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九)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积极整合民办职业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到2020年支持建成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较高的民办职业院校。

  ——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实行自主管理。对办学规范,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管理严格的民办职业学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年度招生计划。

  ——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在土地税费、助学政策、招生计划、职称评审、教师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享受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待遇。各级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应予以经费支持和帮助。

  (十)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区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高职院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pbs,中职学校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300Mpbs。院校建设基于云构架的校园网络系统,信息点要覆盖学校所有公共设施。配齐配足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终端设备,每间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多功能教学设备,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率达100%。

  ——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到2015年完成职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自治区级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连接。到2020年建设满足学校各类教学活动、面向社会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院校和满足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途径、运行机制;整体加入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研发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联盟平台,实现数字化课程覆盖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

  (十一)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依托职业院校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支持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通过市场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

  ——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广大农村牧区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

  ——提高开放大学水平。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十二)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办好每年一次的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认真组织德育课教学,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和评估,探索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的模式。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绩效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明确中、高职政府管理分工,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盟市统筹,高等职业教育自治区统筹。二是发挥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自治区职业教育重大问题。三是发挥盟市政府统筹地区职业教育的职能,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并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教育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工作;农牧业部门要做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为每个参加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经费,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发改委、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从规划、资金、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促进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制度保障。一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配套各项制度,强化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严格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要求,逐步推行平行录取。三是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建立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职称评审等激励机制,激发现代职业教育活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应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努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二是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继续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和教科书费。三是继续实施自治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政策。四是保障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举办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四)加强督导评估。一是建立对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有计划的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二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和方案,建立对地方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公告制度。三是以盟市、旗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作为标准,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盟市、旗县及有关部门工作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及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四是逐步建立自治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机制。五是建立职业教育跟踪督查和约谈制度。

  (五)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才观、成才观,从根本上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二是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定期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三是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社会广泛了解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优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内蒙古民办教育协会简介

组织机构

  • 会长:周玉树
  • 常务副会长:许志勇、魏山虎
  • 副会长:左胜利、赵晓峰、张智勇、
  • 郝金良、成家、孟宪龙、苏德华
  • 张桂英、刘荣建、潘玉蓉、纪威宇
  • 郝建军、李淑芬、包广才、赵伟
  • 石彩霞、赵幼琨、王德才、孟昭阳
  • 张凯飞、马国柱、高昕、刘晨霞
  • 侯泽龙、孟保和、刘根、汲国威
  • 刘仕诚
  • 秘书长:郗志杰

管理办法